当前位置 首页 战争片 《延坪海战》

延坪海战

类型:战争片韩国2015

主演:晋久,李玹雨,金武烈,李莞,李清娥,千敏熙

导演:金焕松

安琪云1

安琪云2

剧情介绍

讲述的是2002年6月发生在韩国西海海域上发生的“第2延坪海战”,金武烈将饰演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延坪海战中以身殉职的海军大尉尹永河。而秦久则饰演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中尉韩尚国,兵长朴东赫一角则由李玹雨饰演。中国观众在评价《延坪海战》的时候,认为其是战场惨烈的写照,认为电影充满所谓“人文关怀”。如果在看电影前,我也许会接受这样的观点。当我花了不少的时间下载看完后,我才明白,不懂军事的人看到了“人文情怀”,故而说要“珍惜和平”的话。而军事类的“迷”们,并未细究其内涵。故而认为不过是棒子的“自娱乐”罢了。
 现实的情况确实是韩国人打算用所谓的“战争反思”来证明“大韩民国伟大”,线索自然就是电影中军舰上人的命运了。
 在说海战以前,韩国人的用心在开头就已经十分明显了。电影开头叙述后来的海战起因追溯到了195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用意也十分明白。之所以会发生后来的悲情英雄是因为中国介入朝鲜半岛,使朝鲜半岛分裂,从而引发现在的南北对峙。而且电影中渲染北方人不可理喻,南方人受委屈的观点显而易见——别忘了尹永夏艇长的晋升无门,就是因为间谍人员的问题,处理不当引起的。最后的不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就是上述的写照吗?
 如果回到电影中,韩军炮艇是因为什么缘故才会和北军舰艇有纠纷,乃至电影高潮的英雄血战呢——“护渔”进而说“357艇”是“国土卫士”这样的话,来形容并不过分吧。应该说的是,这部电影恰好赶了一个时间差,一旦在今年的‘中国渔民被韩军射杀’的新闻出现的时候,这部电影就别想在中国大陆“赚”认同感了。可是,现实中,谁能说“357艇”真的就不会对中国人下手,难道随便找个“北军间谍”的帽子,扣在中国渔民或说其他中国船只的身上呢?也就是说,现实中的韩军才不会像电影中那样有人情味,谨慎小心才是。
 电影中,贯穿全文的双方的炮艇的交锋,是整部电影的焦点。因为现实中,“英雄炮艇”现在已经被用作展示当时“记忆”的证物了。可以预见的是,电影结束后,对“357艇”的参观人数日益俱增是可以发生的。不论韩国人自己、还是去旅游的中国人。
 跳出电影,现实中的第二次“延坪海战”,韩军真的是打的可歌可泣、电影中,朝军的炮艇结局如何呢?非常可惜的是,韩国的这部电影,正如豆瓣上的的电影评分不高的现实一样。真实的战场结局让人打不起用心的精神。无论在武器交火的时候,还是只在短短的25分钟之内,电影没有加上的“真实”。回过头看,韩国人“不要脸”的影子真实挥之不去吧。
 再说武器数据之前,我首先要说明针对电影的海战模式,在现实中的海上较量的时候,“以寡击众”的做法是自寻死路的表现。就用电影中的双方交火军舰来说,我们看到电影中,朝军的一条军舰从头到尾几乎都在打杀“英雄艇”,直到另外两艘炮艇赶到,才给朝军炮艇致命攻击,为英雄艇解围。从现在已经可以查到的各类海战资料来看,这样的情节,根本不可能发生。首先在数量上,朝军艇长难道就没想过也叫增援来为自己解围嘛?自己可是以一敌三的不利局面啊。被敌人随时可能包围的情况,难道朝军艇长就没想到过?还是朝军艇长想吃“独食”,上报自己的光荣战绩,再别上一枚奖章。更何况自己打赢了还好说,打输了,命都没了,就不知道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说全身而退,就是带伤返回,也比电影中别打到吐血倒地要划算多吧。
 其次,我必须澄清的是,电影中的另外两艘军舰没有第一时间,支援“357艇”的理由:是受困于海流的流向变化。1894年9月17日,第一次大规模“蒸汽钢铁制军舰海战”——在大东沟发生。双方是在遭遇中发生战斗,之前的情况是,日本军舰不论白天黑夜在寻找中国舰队,北洋舰队为支援陆上战局在东奔西走。稍微知道农历的人就会发现,如果按照农历来说,此时已经进入八月中旬。要知道这时吹起的海风,最严重的的时候,是最容易变成台风,进而肆虐经过区域的木船。在蒸汽铁质船只出现以前,木质战船的海战双方往往挑选最不容易发生大风,海流不随风波动大的季节与海域。虽说如今钢铁制军舰不是一定能抗的住台风的威力。但是,想的确不受海流影响,破浪调转船头想去的方位,现在的军舰是可以做到的。换句话说,另外两艘军舰,如果不让其马上冲到“357艇”旁,要么炮艇动力故障,要么炮艇其他舰艇阻碍。否则就是按不快的航速前行,就是赶不到“357艇”的方位,想要打击朝军炮艇周围,乃至艇身,不是不能办到。所以,还是电影安排的不让“357艇”得到支援吧。
 另外,更要说明的是,在电影中,“357”艇被集中电力系统后,炮艇上许多依赖电力启动的地方逐渐瘫痪,如炮塔等。当然电力也是影响到炮艇的航速,加上被枪击、炮射的影响,速度减慢是自然地。同一时刻,炮艇上的人们的表现,是韩式战争英雄电影的催泪点,负重伤,依然冷面指挥的舰长,以及看着战友死去等等竟然在弹雨中进行。这时最大的威胁可不只是朝军炮艇上射来的子弹。而是可见的假设:“抢夺军舰”。二战中,日本海军试图将美军抛弃的航母拖回国修复使用。曾经的中国军舰“灵甫号”军舰就是被抛弃后,被“完整”的开回敌方阵营。几年前的海战电影《怒海争锋》中,电影的高潮处是双方军舰的“肉搏战”。最后的距离是——近到可以面贴面的,跳来过去的“陆上厮杀”。再从上述的情况来判断,还没等电影中的人物说几句完整的话,朝军的人就上船了。再者说,就算夺船的机会不成熟,就算炮艇的艇长是“半路出家”的陆军军官。他也该知道——此时距离越近越好——电影中的朝军士兵手中的轻武器是AK47,要知道,“她”的恐怖的“传说”早在越南战争时就已经人尽皆知了。而“她”的恐怖——就是在近距离中打死打伤无数美军士兵。况且之前并不是说没有用枪等轻武器靠近敌舰艇杀伤敌舰人员或破坏敌舰船身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西沙海战”的海战战局了。抛开电影,回到现实的话——很胡扯吧,一大推“煽情”动人的“命令”与对话,做的这样“真实”。
 在电影外的争论是,到底是哪种型号的朝军炮艇击沉了“357”艇,有说是“坦克艇”,就是将坦克炮塔直接移植到舰艇上,也有说是中国的“上海级炮艇”(即上海级护卫艇)。也为了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思路,引用数据如下:
 
 T-34/76坦克炮塔
 一门76毫米L11毫米高速火炮炮或一门76毫米L/42毫米加农炮
 500米距离穿透69毫米钢板,1000米距离穿透61毫米钢板
 1943年后,苏军将T34炮塔火炮换装为85毫米,因此将此款T34定名为T-34/85中型坦克
 T-34/85坦克炮塔
 一门85毫米D5T火炮或一门85毫米ZiS-S53火炮
 炮塔的正面与两侧装甲厚度为75毫米
 
 上海级护卫艇
 排水量:134吨(满载)
 尺度:长38.8米,宽5.4米,吃水1.7米
 动力:4200马力
 最高航速:30节
 最大航程:700公里
 编制:38人
 武器:火炮:61式37毫米双管火炮2门,61式25毫米双管火炮2门
  水雷:10枚
  深水炸弹:8枚
 雷达:罐顶对海搜索雷达1座
 
 虎头雕级巡逻艇 排水量 170吨
 全长 37米
 宽 6.9米
 吃水 1.75米
 主机 MTU16V538 TB90 柴油机 2台
 航速 37节
 人员编制 军官5人 士兵26人
 武器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x1
 加特林机关炮x2
 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x1
 
 关于朝鲜坦克艇的准确数据较少,故不引用
 我对于击沉“357”艇,的朝军炮艇判断为“上海级护卫艇”(也有说法是朝军出动了坦克艇,但是没有击中“357”艇,但是我看到照片后,肯定了我的判断)用事实来说话就是,一旦朝军拉近距离,从理论上来说,炮艇为了达到高速的标准,往往牺牲自身防护力为代价。而且,舰艇的载重承受力都是有限的,“重炮安轻船”的例子并不是没有。但是一些代价也极高,像只发射几发炮弹,船就出现全身“震颤”的“共鸣”现象并不少见(针对朝军坦克艇)。所以,一旦按照电影中的做法:由朝军坦克艇上的坦克炮发射炮弹击中“357”艇的结果是:船身或者被撕开一个口子,一声巨响(艇身发生爆炸起火)之后,海水涌入“357”艇内;或者就是即使不爆炸,也会击穿“357”艇,被击中的“357”艇上留下一个致命的大洞。当然了,一旦击穿艇上的要害之处,如动力室,这时即使柴油的燃点高,一旦动力系统损坏。再加上“357”艇出现电影中的画面:火炮被压制,主控室被狙击手盯上。要么是“357”艇在友舰为到达前成为朝军的“活靶子”,要么出现被“夺船”的一幕了。
 以上均是我在看到打捞前的“357”艇的推测,当我看到打捞后的“357”艇照片时。不得不想起“事实胜于雄辩”的话。果然“357”艇的艇身没有大口径火炮打出的大洞,只有小口径火炮造成的小洞。
资料显示,朝军最后是将己方的警备艇撤回了自己的地盘。也就是说,韩军的三艘炮艇没有击沉一艘朝军炮艇。朝军的炮艇为中国军援物资,使用时间从中朝关系史来看,在朝军的服役时间绝对超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这对于舰艇来说是极不合理的:以北洋舰队为例,即使是被寄予厚望的“定、镇”二舰,截止1894年,其建造时间也超过12年,服役时间也达9年。日渐老化的舰身与达不到妥善保养得日常(当时和如今的朝鲜海军难道不是这样嘛)。在大东沟中“一览无余”。
 所以,尤其是第二次“延坪海战”中,“新锐战舰们”竟然打不沉“老军舰”的理由,我的推测是以下两条:
 第一,韩军“357”艇被朝军其中一艘炮艇的“突袭”彻底打“蒙”,不仅是“357”艇猝不及防,连另外两舰的指挥官也没有预料到朝军的动作会这样“快”和“恨”,最开始的情形时,“主角”尹永夏少校被朝军炮火击中阵亡,群龙无首和“357”艇被迫“走一步看一步”,另外的友舰也没有战场“应变”的反应(虽然离得近,可是不知道如何妥善处理),等到韩军拿出对策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虽说从头到尾只有25分钟)。但最终还是合力打残、打跑了朝军的两艘炮艇。
 第二就是韩国人最不想承认,但却能解释通的“假设”了,当“357”艇遭受到朝军的攻击时,只是刚开始的攻击就使三艇的人员惊慌失措,甚至出现弃“357”艇而逃的炮艇。另外的一艘不知道该如何救“357”艇,没有及时进入“缠斗”的艇群中。当朝军出现弹药补充的间隙,(“上海级”火炮的炮弹输送靠人力)这时“357”艇趁机脱离朝军火炮集中有效范围,然后,另外的炮艇上前击退朝军的炮艇,这时朝军担心韩军有增援兵力撤退。同时的“357”艇虽然遭受一定创伤,但是,不是船身不具备修复、拖带的意义。在返回途中,因为韩军的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英雄炮艇”的“转型”就来了(或说直接沉了)。
 总而言之,《延坪海战》是给韩国人看的“韩国英雄”的传奇。而没有照顾到中国一些观众的意见,虽然在豆瓣上有不少大概不了解军事的人看过电影,认为韩国人表达的是“和平来之不易”,“战争无情,人心向善的人文关怀”,可别忘了,人家在开头可就是把如今的责任直指中国的呦!在最后的没有打沉北军炮艇的理由上:就差演员说出,中国出手援助北方的话了。而在现实中,很明显的这次韩军失利了。按照历史的重复与再现的情况来想:几年前的“天安舰”悬案,外加同年的朝军“炮击延坪岛”的关于韩军“恶评”的战场迟钝来说。好像韩军在军事领域上退步,在电影娱乐上,确实取得了“长足”的收获。
 至于中国人向来不爱看“韩国历史”的习惯,可是帮了韩国的“大忙”呀。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