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片 《蒙娜丽莎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

类型:爱情片美国1970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克斯汀·邓斯特,朱丽娅·斯蒂尔斯,玛吉·吉伦哈尔,金妮弗·古德..

导演:迈克·内威尔

安琪云1

安琪云2

剧情介绍

1950年代,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表面看来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如威斯理般著名的女子大学里,教师们教授学生,仍是一切围绕将来的好姻缘打转,并不鼓励她们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也不注重培养她们的心里素质。美丽成熟的凯瑟琳(朱莉娅·罗伯茨JuliaRoberts饰)大学毕业,怀揣理想和热情来到该学校担任艺术史教师时,便因想散播自由的种子碰壁连连。  然而因为风趣、率直、热情、渊博,凯瑟琳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她的几个学生,想同男孩一样干出一番事业的琼(朱丽娅·斯蒂尔斯JuliaStiles饰)、活泼好动的丽薇(玛吉·吉伦哈尔MaggieGyllenhaal饰)等,也慢慢地展露出真性情。然而,另一名学生贝蒂(克斯汀·邓斯特KirstenDunst饰)要结婚的消息,又将自由浪漫的氛围打破。當我們成年之後,除了學著適應這世界已有的規則以外,但凡是個有獨立思維的人,多半都會逐漸建立自己的壹套行爲准則。要確保自己的准則能夠如預期那樣對思想和行爲起到壹定的效果,首先必須明確唯壹的基准:做正確的事。當然這壹基准只不過施用于廣義的範圍,並且是以既定的對善惡美醜的區分概念來作爲前提。在這種時候,如果你身上稍微有壹點兒自由主義傾向,便難免對此唯壹基准進行更爲細致的調整,比如適當延伸爲: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這樣壹來,此概念便充滿矛盾導致意圖不明,從而令真實性和完整性遭到質疑。因爲這意味著你必須在某些方面或許多事情上與大多數人産生對立,不管態度或者立場,打從頭回出現不同意見時開始,漸漸你會發現無法接受和贊同的事越來越多,壹旦與現實生活扯上關系,最終只會指向身陷挫折的境地。這僅僅是壹種較爲極端的看法,與性格、家庭、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曆有壹些聯系。
 
所以人在思考生活與想象的差距時,所要面對的是來自于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考驗,當然前提是你至少有所堅持。環境和世俗觀念雖然也屬于這種壓力的分支,不過對于打小放縱慣了的人來說,無視那壹切並不困難。當那種始終伴隨我左右並可能將終生對我産生影響的消極又壹次突然來臨,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情難免會想,既然無法逃避,那麽只能去接受。
 
《mona lisa smile》這樣壹部女性題材的勵志電影,雖然說的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高端女性的故事,其中涉及到的關于生活的選擇千百年來卻都如出壹轍。選擇婚姻還是選擇自我,選擇大體上貌似幸福美滿的生活還是選擇壹條注定布滿荊棘的長路。前者在開始之前結局就已注定,不管能夠把生活維持下去或者離婚,都是可以預見的結果,而後者究竟會給妳的人生帶來怎樣的驚喜和失望,成功或失敗都不那麽重要了,可妳不敢肯定這樣做到底會更好或者更糟。女教師懷著打破陳規、改變學生人生的偉大志向到了壹所以校風嚴謹、墨守成規著名的女校,她所面對的是壹幫家境優良、舉止上等、頭腦聰穎的姑娘。每個角色都代表壹種性格,雖然有壹些矛盾沖突,可惜無論情節或表演都過于表面,難免具有臉譜化的特征。她們的外貌性格或許五花八門絕無類似,但她們的命運從某種程度上大致相同——都得結婚並且基本上早婚。那所學校的優良傳統便是培養出上流人家的好媳婦,具備壹定的知識和常識,以便應付日後的家庭生活。從這方面來說,女教師覺得那是壹所“新娘學校”確實在情在理。她無法理解,爲什麽有如此優渥的學習條件和壹定的才能,卻僅僅走個過場便要過那種千篇壹律的生活。成爲家庭主婦,成爲壹個男人的妻子和孩子的母親,把時間消磨在做菜和討丈夫歡心上,而這壹切原本可以避免。
 
最最老生常談、脫離現實的壹句話大概就是“成爲妳自己”——在壹個僅靠模具制造相同産品的工廠裏,作爲原料的人們該如何成爲自己?而自己究竟是什麽?她是誰?她在哪兒?沒有任何壹個人、沒有任何壹本書、沒有任何文藝作品能夠解答這個問題。因爲人是不同的,而人最終卻都將變得壹模壹樣。人,特別是女人在生活中並無希望,因此看這種電影時我總不會太過認真。沒錯,它宣揚的是壹種大體上積極向上的思想,可惜不論教師還是學生,言行舉止都仿佛遊離在生活之外,她們唯壹要傾聽的只有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樣做出選擇始終比較容易。如果壹個人既要承擔生活的壓力,又要遵循內心的方向,她很可能在自取滅亡之前已經精神分裂。該如何壹邊閱讀莎士比亞壹邊爲了吃飯每天看人臉色飽受煎熬呢?在填飽肚子之前誰有精力追尋那些能爲心智帶來雖長遠卻不現實的啓迪?壹個高尚的人首先是壹個不必爲生存發愁的人,這樣她才能在但凡需要滿足的地方都被滿足以後去感受麥克白或李爾王的深沈痛苦,因爲說到底,在體會那些深層的、人類共有卻往往被忽視的情感之前,肚子餓了想吃東西或者有什麽喜歡的東西卻沒錢買的痛苦才更加強烈。
 
這樣說是因爲劇中把觸發矛盾的背景設置爲藝術系的藝術理論課程,我可以理解爲什麽女教師的困惑如此強烈。如果簡單學點東西就要馬上爲家庭生活操心的話,學習藝術和藝術理論究竟有什麽實際用途?除了在飯桌上或看展覽和戲劇演出時作爲談資以便顯示自己不是過于無知以外。知識和藝術的高貴地位怎麽能與家庭主婦的日常生活有必然關聯?她是壹個看不起日常生活的人,盡管通過仰慕藝術作品的形式企圖減輕這種輕蔑。所以比起她那些學生來說,我覺得她才是那個更需要拯救的人。因爲她明白事實:人人最終都必須進入日常生活之中。哪怕妳想盡壹切辦法去逃避,從加州到新英格蘭,再到歐洲,乃至全世界,環繞整個地球三周。妳拒絕面對的問題始終存在,並且永遠是同壹個,這種疑問永遠無法得到合理的解決。說到底還是內心不夠堅定,每每懼怕承擔那些看似凡庸的責任。逃得了壹時逃不了壹世,面對的話勢必將帶來更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其實談不上什麽選擇,因爲不管妳選了哪個結局都不樂觀。
 
從前有人跟我說,當妳對這個世界有了壹定程度的了解之後,愛或恨的界限便不再那麽明顯。我是壹個如此矛盾的人,我的矛盾在于壹方面將所有事情都從純現實的角度來考慮,另壹方面卻又總脫離現實。毛姆在《人生的枷鎖》中這樣寫道:“等妳追悔不及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平庸無能,那才叫人痛心呢,但再痛心,也無助于改變壹個人的氣質。”樂于冒險這壹舉動究竟是說明自己勇敢呢,還是說明生活目的搖擺不定,我壹直心存疑惑。也許僅僅是壹種懦弱,源于對生活的恐懼。我知道那些不過是壹種無法持久的幻覺而已,可這種幻覺恰恰又是我行爲的最強烈的動機。
再見吧在妳心中完美的世界。“再見。”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