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幻片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类型:科幻片美国1980

主演:马克·哈米尔,哈里森·福特,凯丽·费雪,比利·迪·威廉姆斯,彼德·梅休

导演:厄文·克什纳

安琪云1

安琪云2

剧情介绍

维德勋爵(大卫•普劳斯DavidProwse饰)把抵抗力量赶出基地,并派出数以千计的探针寻找卢克•天行者(马克•哈米尔MarkHamill饰)。抵抗力量埋伏到冰雪漫天盖地的哈斯星,卢克在一次巡逻任务中不测被雪人所俘,运用“原力”逃生后晕厥中听到欧比-旺•肯诺比(亚历克•吉尼斯AlecGuinness饰)要他前往狄克星寻找绝地武士尤达师傅受训。银河帝国派出大军进攻哈斯星,韩•索罗(哈里森•福特饰)携猿人丘巴卡(彼得•梅林PeterMayhew饰)带莉亚公主(卡里•费什尔CarrieFisher饰)和机器人C-3PO乘千年隼飞船逃生,到达韩•索罗的旧识总督蓝多•卡瑞辛(比利•迪•威廉姆斯BillyDeeWilliams饰)的贝斯平云城暂时歇脚,却发觉蓝多早与维德勋爵达成协议,出卖韩•索罗设计陷阱诱惑卢克前来。学业未成的卢克不顾尤达的劝阻执意孤身付险,一场恶战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本片获第53界奥斯卡最佳声效奖及视觉效果特殊贡献奖,并获最佳艺术指导-布景及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两项提名。


星球大战系列在中国是比较尴尬的。这并不奇怪,1977年星战席卷欧美时,离文化大革命结束才第一年。中国观众第一次接触星战大概是很多年以后的一盘录像带或者放映厅,或再后来毁誉参半的前传三部曲。一方面,如今直接进入后模型时代被CGI宠坏了的普通观众很难有耐心去观看甚至理解近40年前的电影特效,或许对年代久远的画面嗤之以鼻,勉为其难,尽管那是模型和拼贴艺术的一个巅峰,尽管无数好莱坞后起之秀会指着卢卡斯的ILM工业光魔的模型说,这就是我想做电影的原因。另一方面,喜爱艺术电影的群体,可以慕名欣赏费里尼,欣赏伯格曼,但不知道会不会把星球大战当作严肃的电影艺术还是nerds和fanboys的狂欢。作为早期现代意义上的Blockbuster“大片”,卢卡斯的星战,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好莱坞大方向的一个重大分水岭,卢卡斯和连同好友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 《夺宝奇兵》等里程碑式的影片把个人风格主导的艺术电影的好莱坞推向了高感念(High Concept),大预算和简单化的故事,历史意义不言而喻。但撇开它日后深远的影响,星战系列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的成功的确是一个偶然,却绝不是一个纯粹的偶然,在对的时间出现了一个对的故事,更绝不是因为断手或者“我是你爸爸。”归根结底,是因为只以艺术电影的标准去欣赏,第一部《星球大战》,和续集《帝国反击战》仍然都是极其优秀的电影和出类拔萃的制作,不是一句“美国人的情怀而已”可以抹杀之。

好莱坞的续集往往逃不掉狗尾续貂的命运,1980年《帝国反击战》The Empire Strikes Back经过岁月的洗礼,不仅成为星战粉丝的最爱,也成为电影史上少数续作不亚于甚至超越原作的典范(教父2,黑暗骑士等)。《帝国反击战》的经典绝不仅仅因为断手和“我是你爸爸”,它太优秀了,以至于现在任何一个大片的系列电影Blockbuster Franchise拍续集,都会想要借鉴《帝国反击战》,有他的影子。暂时抛开技术,仅论叙事,如果说1977年的《星球大战》原作借鉴英雄之旅 Hero’s Journey,打磨出了现代史诗的雏形,那么《帝国反击战》可以说拓宽了卢卡斯构想的世界,真正羽翼丰满起来,巩固了太空歌剧这个题材从地摊文学上升到大雅之堂的地位,把星战系列推上了文学的范畴。

导演Irvin Kershner自己对《帝国反击战》这一中章(Middle Chapter)这么说:

The storyline was much more difficult. I felt I needed humor in the picture, and yet I couldn’t have gags. I felt I needed a love story, and yet I couldn’t have a lot of smooching and kissing and all that stuff, and it had to all be more implied. I knew I needed something powerful going on inside Luke's soul and he really carries the picture
故事要复杂得多。我觉得我在这部电影里需要幽默,但不能是段子。我觉得我需要一个爱情故事,但不能是很多的肉麻的亲嘴的场景。这些都应该是观众自己去会意。我知道我需要Luke的灵魂深处要有强烈的震荡。
— Empire of Dreams - The Story of the Star Wars Trilogy 2004

如Kershner所说,《帝国反击战》的叙事有英雄、有浪漫、有幽默、有喜剧也有悲剧,但手法上又的确都是精妙而含蓄(Subtle) 为讲述故事服务的,也因此保证了影片严肃的基调(Tone)。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可以分成三幕的剧本(时间上,大约半小时、一小时、半小时如此划分),不如就分成三幕一点一点赏析一下《帝国反击战》在叙事上的闪光点。


第一幕

电影的开场Opening Scene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Star Wars 1977的著名开场镜头:

星球大战著名的开场镜头

反叛军的飞船先从上方进入镜头,体积小,快速驶离镜头。帝国Star Destroyer紧随其后,同样从上方进入镜头后,迅速压倒性地占据了大部分画面,观众感受到体积的大而长,造成一种压迫感。双方力量的悬殊在一个镜头里就体现了出来。

而《帝国反击战》的开场也同样值得玩味:

Star Destroyer放出探测器

熟悉的开场字幕Opening Crawl之后帝国的Star Destroyer直冲观众而来。下一个镜头Star Destroyer放出多个探测器Probes。这一组镜头包含的信息很直白,指明观众将和主人公一起在片中被强大的帝国追捕。

接下来第一个场景就是Luke被不明生物袭击,身陷险境。

Luke被不明生物袭击

主人公不再安全,影片之后的情节都在前面有铺垫。在后面的情节中我们看到Luke虽然以自己的力量逃脱Wampa,但倒在茫茫雪地中,Han冒着生命危险救了Luke一命,这一情节也铺垫了Luke虽然有能力,有对于原力的控制,但不再是那个上一集中带着光环摧毁死星的那个少年,缺少了同伴,他并不能完全自保。

在对话中,观众了解到Han也在被追捕,Han和Leia发生了争吵。

Han要离开起义军

Han听到Luke失踪后,立即不顾劝阻去搜救。Luke被救回后恢复的护理站是本片中唯一一个三个人同时出现在一起的场景,仅仅1分31秒。

影片唯一一次三人共处一室却充满争吵

但这个2分钟不到的场景却充满了火星味,吵闹、矛盾。先是Han要离开,再是Luke也要离开,各种细节都指向,尽管上一集中Luke,Han,和Leia这个三人组互相之间仍然有强烈化学反应,但现在主动也好,被动也好,面临着分崩离析被拆散的威胁。

在许多围绕多个角色的电影的续集中,如果导演选择深化角色塑造,一个百试不爽的方法就是会把原本的已经产生化学反应的组合拆散。可供参考的影片很多,比如《双塔》(尽管护戒队在第一部尾声中拆散,《双塔》向观众展现了后果)《加勒比海盗2》《玩具总动员2》《怪物史瑞克2》,较新的有《美国队长3:内战》《星际迷航3》《银河护卫队2》《海底总动员2》等。

往回退一些。

Han解救Luke这一环节与后面一些情节的设计是巧妙的:

1. 从这三人组的视角来看影片是这样一个三角动态: * 第一幕:Han解救Luke * 第二幕:Luke试图解救Han和Leia,尽管失败了 * 第三幕:Leia解救Luke 整部电影都在围绕着 三人组虽然有被外力拆散但仍然相互间保持张力上做文章。

2. Han发现Luke之前,Obi-Wan出现,告诉Luke前往Dagobah,Obi-Wan消失后,同一个方向,Han出现。

Han及时赶到解救Luke

很微妙的设计,暗示了原力在冥冥之中左右事物的神秘。这两处,一处明(Obi-Wan),一处暗(Han),都意在引出第二幕Luke接受绝地训练,Yoda介绍原力。

开场Star Destroyer放出的Probes再次出现,引出帝国的追捕,在John Williams完美的音乐的烘托下,影片终于切回帝国。接下来就是第一幕的小高潮Battle of Hoth。影片对帝国的描绘并不是单调的(如同Darth Vader,我们会在后面看到)。一方面在观众已知没有死星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搜捕,让起义军狼狈地撤退,但另一方面,第二幕和第三幕中我们马上会看到,帝国治下尽管恐怖, 并非无处藏身。

Battle of Hoth的拍摄难度很高,这点毋庸置疑。当时如此大场面的特效场景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可以在之后许多优秀的电影中看到这场大战的影子。

Luke一人摧毁一架AT-AT Walker

此情此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Peter Jackson深受星球大战的启发。

具体拍摄可以了解一下纪录片,在此不多赘述。

这里我们注意《帝国反击战》在两点上和现在大多数Blockbuster大片反其道而行:

1. 一个较为普遍的公式是一个开场的动作戏引出人物,在高潮处有一场主人公击败反派的大战。而《帝国反击战》中,首先,大战出现在第一幕高潮处,大场面过后,观众可以专心注重于第二幕角色的成长和最后第三幕的冲击;其次Battle of Hoth并不是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而是一个正面人物被追捕撤退的战役;第三这样安排,很有文学上In Medias Res手法的意思。

2. 主人公所在的世界需要主人公去拯救。而在《帝国反击战》中我们最后发现,我们的英雄并不是救世主(或者还没有成为救世主),电影中的世界并没有崩坏的危险,我们的主人公才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如Irvin Kershner所说,Luke在灵魂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会发现,逃亡和幸存在宏观(起义军)和微观(主人公)上是贯穿始终影片的关键词。我们的英雄会像过街老鼠一样被追打,会因为犯错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第二幕

大战结束,起义军成功撤退,第二幕开始,剧情也自然分成两条线,Luke一条,Han与Leia一条。

一方面,Luke是一个需要独立成长的角色,需要单独处理,另一方面,Han与Leia之间的化学反应毫无疑问将会有强烈戏剧冲突。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R2和C3PO也象征意义上地(再一次)分开了。另一方面,整个第二幕都是基于这两条线一静一动的对比下构建的。Luke在Dagobah暂时安定下来,暂时摆脱了危险,而Han和Leia一直在高速运动中逃避追捕。

先说Han与Leia这一条动线的手法:

1. 搞坏Hyperdrive。千年隼一直没法进入Hyperspeed是第二幕紧张感(Tension)的主要来源(直到最后才被修好)。这一设置,增加了紧张,还增加了Kershner所追求的幽默,又顺带刻画了Han自负但讨人喜的性格。

2. Han与Leia被追捕的情节分别是小行星追捕(Asteroid Field) / 洞中怪兽(the Cave Monster) / 混入垃圾堆Garbage Dump

Han与Leia的冒险

即使是动线,也并不是一直在动。节奏(Pacing)上,观众需要故事有一定耐心,可以停下来 。(在这一点上,TFA的J.J.Abrams或许做的欠佳,09年的Star Trek或许是他pacing控制的最好的。)正因为就是得益于这样的张弛有度,Kershner所说的Leia和Han之间的爱情故事才能有时间发展升温,而不是“强行”在一起。

同时这两个手法又再次突出了全片“主人公会犯错,或许会为此付出代价”的主题。Han与Leia前往云中城Bespin后的情节开始呼应Luke那一条线的情节,继续为最终的”付出代价”,为第三幕高潮埋伏笔。

到达云中城Bespin看似危机暂时解除(可以修好Hyperdrive),却危机四伏: * Darth Vader雇佣的赏金猎人的Boba Fett驾驶飞行器的尾随Millenium Falcon,一闪而过的镜头 * 新角色Lando在对话中说,有责任心了“Responsible”需要为这个小站的存亡负责 * Leia的怀疑 * C-3PO在到站后失踪被肢解 * Han要离开再次被提起 以及 * 另一头Luke的所看到的未来(vision)和种种陷阱的提示,稍后会提到。

第二幕(尤其是后半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结合前面提到的种种细节,主人公中Darth Vader的圈套看似偶然,影片却已经用一种尊重智商(这是重点)的方式把必然性告诉了观众。

再看Luke的这一条静线:

Luke暂时摆脱危险并不代表危机解除了(Stake没有消失,我们可以发现反而是是递增的)。因为Luke与他人分开,让观者看到了Luke不成熟急躁缺陷的一面(Flaws)。

其实,如果把注意力从第三幕Vader对Luke揭秘上稍稍转移,我们会发现整部《帝国反击战》中充满着矛盾和对比。

1. Yoda大师本身就是一个。得益于Yoda大师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我们现在对他太熟悉了,可是Luke第一次坠入Dagobah的沼泽时,怎么能想到一个神经叨叨,老鼠一样的生物的会是一名指导过Obi-Wan的绝地大师呢?如Yoda的台词所说 “Great Warrior. Wars not make one great.” 伟大的战士。战争并不使人伟大。

2. 这样的矛盾还体现在Vader这个反派上,正是Yoda出场前,我们得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Vader与正常人的隔绝

这是观众第一次看到Vader脱下盔甲后脆弱的状态,而这个状态,由这个装置表明是与其他身体健全的人隔离的。这个镜头在告诉观众,Vader不再是一个性格单一(one-dimensional)脸谱化的坏蛋。Vader身体是高度毁坏的,需要靠机器存活,内心是否也因为肉体的损坏而扭曲?他的人性到哪里结束,机械性又从哪里开始?

3. 之后Vader觐见Emperor一段,不仅是剧情需要,也还有一个对比作用。

Emperor与Vader的师徒关系

Emperor同Vader之间的师徒关系也是Yoda/Obi-Wan与Luke之间的师徒关系的一个对比,而第三幕中,Vader最终想要和Luke建立这样的关系。正邪两方角力,是都想通过自己完成Luke的训练(“Complete your training”)(是否让人想起《卧虎藏龙》?)

双方都力争完成Luke的训练

4. 通常来说影片正中间(Mid-Point)会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镜头,而这里则是一个隐晦,充满矛盾与不祥,富有深意的情节,也是一个精妙的铺垫。Luke走进洞穴,与洞中的Vader决斗,砍下他的头盔后显示出的却是自己的面孔。Vader与Luke到底存在着什么关联?Luke是否会成为新的Vader?怎么会?又为什么呢?

洞穴中的原力黑暗面

这里我们再退回一步,看一看Luke的训练本身。Yoda向Luke解释原力,尤其是自己施展原力举起战机的部分已经注定留下了深入人心的一笔。如果说剧本在结构上可以分析,台词虽然品味众口难调,好坏则一听便有分晓。这里的台词极其出色,通过剪切和John Williams音乐的烘托,一个睿智的大师形象,没有用任何武器,没有花哨的动作,油然而生,我们都愿意相信,一个木偶”活了“。

进一步看,Luke的整个训练充满了对第三幕的铺垫。

Yoda对原力黑暗面的解释,Luke进入黑暗洞穴的场景,Luke看到的未来,Yoda与Obi-Wan对Luke的劝解,以及Luke中止训练。《帝国反击战》又一与现在的公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整个训练并没有一个从菜鸟到高手的蒙太奇,老师无奈地掩面到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样的镜头。如Obi-Wan指出Luke从未很好的掌控原力(But you cannot control it),Luke也并没有自己用原力把自己的战机拉出沼泽来,短暂的被终止的训练并没有能帮助Luke战胜强敌,反而是被利用了。这一点至关重要的,(如果按照现在cliché的模式走,成功掌握了原力,那么不仅”完成训练“的第三幕的情节明显不如现在这样有说服力,整部电影也会缺乏深度)后文会再次提到。

第二幕尾声,观众同Luke一样也陷入了一个困境,是支持Luke去还是留。到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第二幕两条线看似无关,又各自保留着自己的悬念,一边事态的发展又有意无意中影响着另一边。


第三幕

从Han与Leia正面遭遇Vader起,第三幕高潮就开始了。Han和Leia,Vader,Luke和原本就在这里的Lando,都在云中城Bespin汇集,第二幕的铺垫都将得到了回报,所有的人物和戏剧冲突都在这一幕这一个物理空间内发生反应,得到解决。

Han被碳化冷冻(Carbon-freeze)的场景,给贯穿全剧的Han与Leia之间的爱情故事一个交代,也为主人公Luke与Vader之间的高潮让道。Han一开始对Lando的介绍(”But he’s got no love for the Empire.”)和Vader三番五次苛刻地变卦也让Lando的转变显得合乎情理。

高潮处,大部队往往会先得到解救,留下主角拖后处理最后的一点问题。Leia来迟一步看着Han被运走后重登Millenium Falcon,基本脱离危险,剩下的所有整个影片的重心就都全部压在Luke身上了。

在第一幕中我们提到《帝国反击战》中倒置的结构,大战在前,Vader与Luke的对决在后,场面小了许多。场景是否能起到该有的作用,观众是否投入,并不在场景和动作有多酷炫,时间有多长,而在于情绪是否到位,然后可以借助其他的方式,放大这种情绪。

Luke正面对抗Vader

这场对决无疑就是Kernsher所指的触及Luke灵魂深处的东西。第一,与其说这是一场对决,不如说是Vader为Luke设计的一场原力黑暗面的训练,与Yoda的训练形成鲜明的对比,剧本中Luke没有完成训练的关键性就体现出来了。第二,Vader告诉Luke自己的真实身份,Luke不再是原来无辜的农场孩子。黑暗面流淌在自己血液中,无法回避否认,呼应了影片中点洞穴中的场景。

影片的最高潮并不是Vader说出自己的身份,而是Luke需要在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中做出自己的选择。他正面无法打败Vader又不想成为傀儡,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最后选择了消极的方式,即消灭问题本身,自己来解决。物理空间上局限和 Luke内心进退两难相呼应:

影史上最著名的场景之一

坊间一直有一个争议,在于《帝国反击战》到底是不是一个可以自成一体的电影,是否有开头有结尾,还是一个完全悬在当中,叫你三年以后别忘了来看大结局的电影。我认为是有的。整部电影通过逃亡的背景,完整讲述了Luke成长的故事。通过剧本中提到这些原力和绝地的台词和场景,(除去我们提到的,还有如Emperor说Luke不能成为绝地,Vader面对Luke说的第一句台词The force is with you young Skywalker but you are not a Jedi yet.)我们可以注意到《帝国反击战》贯穿始终最重要的故事:Luke对原力的学习/成为绝地武士和自我的认知/探索是紧紧捆绑在一起的。从最开始的探索原力,学习如何掌控原力,到面对Yoda和Vader的两条道路,他都没有选择。在奇迹般存活下来后的生死边缘,一开始想要呼救Obi-Wan,但最终选择使用原力向Leia求救。在最后,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Luke真正开始学会了控制原力,他的训练算是有了一个交代,他的角色的发展也有了一个完整的弧度(arc)。最后一次追捕中,R2修好了全片一直损坏的Hyperdrive后才算真正的化险为夷,可以喘上一口气。影片最后戛然而止,在第一部结尾领取奖牌皆大欢喜的英雄们要么生死未卜,要么身心都受到利极大的创伤,但也不只有绝望,当Lando驾驶Millenium Falcon寻找Han的踪迹,Luke修好手掌挽着Leia同机器人一起望向无垠的太空时,我们又在结尾中看到了一线希望。

And there goes one of the greatest films ever made in history.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