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失衡生活》

失衡生活

类型:纪录片美国1982

主演:LouDobbs,泰德·科佩尔

导演:高佛雷·雷吉奥

安琪云1

安琪云2

剧情介绍

这部片子拍摄于1985年到1987年间,距离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光,但其独特的讲述方式即使放到现在的同类影片中作比较也一样不显得过时。Koyaanisqatsi的片名出自印第安语,有疯狂、混乱、失去平衡、崩溃和另类生活的含义。以如此费力的方式表达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情绪却又在整个过程当中没有一句解说词,这样的费力显得诚挚而恳切。纪录片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大众审美的一种要求,它以回归和还原的手段安静地向观众陈铺各种各样的生活社会以及自然元素。《失去平衡的生活》甚至连解说旁白都没有一句,运用画面和音乐表现了这个越来越复杂、烦躁的世界中生活者的状态。影片的焦点放置在摩登的生活方式及全球化概念,缠绕其中的是极为不同的古文明及第三世界。导演说本片:“处理的是当代文化、传统文化,以及手工的存在──南半球的纯朴文化。”影片一开头音乐即在观众未察觉的时刻伴随而来,褐色泥墙上特殊的符号,充满了宗教神秘感和纯朴的文化渊源,有一种历史长河由此开始流淌的暗示。接着即慢镜头展示雪花飘落机械倒塌场景,若看完整片不难发现这两处皆有在片尾再次出现,深化“失衡”的主题,形成回字结构。庞大的失衡过程开始展现:从原始的自然之美逐渐开始过度,从火山喷发到人类依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着自然,再到人们在工业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和人们机械一样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表情越来越麻木……没有强加的言语灌输却用让人难受的方式传递了生活是这样失衡的现状中人们的情绪,驱使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为什么会成为这个样子?纵观全片,影像资料的编排方式看起来无非就是快于或慢于实际速度,拍摄方式也只是航拍仰拍俯拍或者特写大特写,镜头的运动也只是推拉摇移,可是搭配起来却有其独特的结构形态,可圈可点的地方随处可见。场景理解:首先是缓慢航拍的河流山川,呈现出暖色调的山峦,这些都是非常静态和原始的。没有污染、荒芜人迹的景别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缓慢的节奏让观众体会到了自然环境形成的持久性。这里和后来的大型环保纪录片《家园》有异曲同工之妙——地球从最开始到后来变得物质丰富资源充裕经历了漫长的40亿年。云卷云舒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此处播放速度开始加快,天空云朵翻滚变化莫测动态十足,恍若一幅幅精美的明信片,地球上的各种变化也逐渐开始——瀑布直泻流逝激荡,山河崩塌火山喷发,人类这个不速之客开始进入自然生物圈并改造之, 火山喷发—人们投放炸弹—爆破拆迁,以流畅的方式完成了从自然到人为的巧妙过渡,激烈的变化中地球被改造了。艳阳高照的沙漠中,远处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爆炸出来的的蘑菇云与近处的干旱中艰难生长的植物构成一副均匀有层次的景深画面——传递出一种自然生物环境已经被步步吞噬的无可奈何,即使是那么想要顽强地活下去,仍旧是艰难重重。现代机械设备出现,音乐也刺耳地开始变调,节奏加快。此处的剪辑手法十分奇特:站在大型机器中间的人群表情无奈焦躁地向天空张望+高楼的蓝色玻璃上映衬的云朵变换,镜头拼贴很自然地把沉重的思考转移到了观众手上,他们在张望什么?在等待什么?为什么表情都那么无可奈何为什么没有言语?之后的大规模的现代人类生活内容的展示,并几乎都以大于24格每秒的方式播放。固定机会俯拍下拥挤的排队等候的大厅、人潮涌动的街道,都以极快的播放方式在短时间内展示了这里近乎一天的忙碌状况——喧嚣杂乱没有安宁。在特写人物面部表情的时候播放速度又变得缓慢,地铁前的白领、飞机前的飞行员、广场上涂脂抹粉的演员,似笑非笑——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快乐么?这是生活么?生硬的钢筋混凝土高楼可以给人以真正的安全感?灯红酒绿喧嚣繁华的夜晚睡得安慰?超载的轮船和列车不会过劳成疾?交错的公路立交桥和川流不息的车辆要匆匆地奔向哪里?明亮的圆月也升起来再隐藏于高楼之后,夜晚也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而被快速消遣掉。黎明太阳升起,光芒普照大地,朝圣的歌唱唤醒早晨,而城市里面人们匆匆穿梭的一天又开始了,没有停下来。劳动生产、食用快餐、娱乐消遣……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电动游戏中不断向前奔驰的车正是这点的隐喻。     大量的现代化生活素材堆积了片子约三分之二的内容,也正是这样的堆积,创新了一种独特的电影语言。音乐理解     只依靠影像和配乐完成的片子想要表达华语意义那音乐必然占据很大的比重。从纪录美学的角度看,音乐在纪录片中应该是有声源的,并作为剧作结构的重要元素参与作品的构成。本片的配乐是美国简约派音乐大师菲利浦•格拉斯(Philip Glass)的倾情之作,不论是张弛的快慢还是乐器的转换,都贴切而入神,有铜管乐的低沉,也有长笛的大气,有大提琴的简单,也有钢琴的空灵,有时候重复循环,有时候突变激昂,给观众跟随音乐思维扩散的视听感受。    从观众欣赏的角度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凭空冒出一段编导强加进来的、一段浸透着编导强列主观色彩的、带有明显意图的音乐,其结果是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纪录片不能滥用音乐,“戏不够”、“歌来凑”的情况不应该在纪录片当中发生。非到要用音乐的时候,这时的音乐如果单拿出来听应该什么也不是,没有明显的旋律,没有完整的乐句,只是一种无序音符的组合,在与其他元素整合起来时,才能表达出一种情绪、一种气氛或一种情感,这时的音乐应该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只是一种感觉,或已是音响的变种。如果有音响能够替代,就绝不用无声源音乐。所以音乐一定要保持和影像内容相互呼应联系,结构趋势一致,才能循序渐进地对观众进行心理的引领,暗示与影响结语:疯狂的一生,动荡的一生,不安的一生,破碎的一生,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的状态 如果我们从地上挖取宝贵的资源我们就会招致祸害,在洁净日时,天空中会布满蜘蛛网,让世界天翻地覆。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