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日韩剧 《京都寻声》

京都寻声

类型:日韩剧日本2014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情介绍

在京都,声音一直是古都风格的重要元素。有流水、虫鸣、竹声等自然声响,有西阵织布、祗园歌舞、祭典鼓乐、僧人诵经等自然声响。这些流传千年的传统声音,还有低头合掌的祈祷声、酿酒师的酒歌声、孩子们叫卖的叫喊声、柴火燃烧的声音,京都人的日常生活。这个系列没有旁白,只需要静静聆听这些千年的声音,感受古都的魅力。

1

从三味线的声音开始,我们听到了京都的流水声

有句老话叫:三年定调,八年指板。由此可以想见,京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传承下去,得需要年轻人花多大的心力。

清凉嵯峨寺在3月份会制作松明火,把用蔓藤把松木扎紧,这是代代相传的技术。当然表演是重头戏:他们继承了20多个念佛狂言,正在练习中,这是用幽默的形式传达佛教教会的戏剧。

3月15号的涅盘会开始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用松木扎成的东西,这可能就是要烧掉的吧,还要用吊机来吊下面,带头盔的人在帮助理顺。人们一边听一边看,一边等待晚上8点的点火仪式。

2

在一段音乐之后,就讲到日本另外一项国宝叫西阵织,这一条街上都是鳞次栉比的纺织铺子。我们听到的就是像中国的云锦那样,纺织的声音。也有很年轻的女孩子在纺织。竹棍敲打出了清脆的节奏,原来是他们把线染色了。

下面在排成一行的滚筒上就叫缠线了,一边搓线一边把它们缠绕起来。他们要把手指甲打成波浪的形状,这个叫爪搔本缀织,流传到今天的精巧技艺是来自江户时代。用磨成锯齿状的指甲,把线一根根拉拢。一天只能支出几厘米长,这个需要极度的耐心和毅力。辗转多位匠人之手,一件西阵织就做完了。

我觉得用京都的声音,就像那本散文集伦敦的叫卖声一样,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写庞大的事物,这是他们的聪明之处。

3

伏见 冬季开始酿酒。早晨将酒米蒸熟,一个赤裸着上身的汉子,拿铁锹在翻动着大白米。下面把麴曲平均的撒在饭的表面上,发出了波浪鼓的声音。发酵以后渐渐滴出了水。他们唱着传承下来的酿酒歌,唱着杜康。还是相当婉转动听的。

然后又想起了钢琴的声音,这是捷克的钢琴品牌彼得洛夫,大正时代,镇上居民把它捐赠给这所明伦小学。弹的是拉威尔的,死去的帕凡公主。学校停办了50年渐渐被人遗忘了。2004年进行了维修。山本宣夫说这些零件都可以重新修复还能涂上被抹掉的涂层。室内音乐会,小朋友听得也很认真。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特别好,他在给我们感受过去的氛围,在京都的一个小区里。老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旧书旧窗台,旧黑板,50多年前的回忆。

大江能乐堂中正在排练。建造于明治时代,这是京都唯一一座木造的能乐堂。天哪天哪,太惊异了,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小津安二郎的晚秋里面的老教授找老婆也是在这里听能乐。这种时代感这种时代氛围居然只能在这一个地方感受到了,说叫大江,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姓氏还是因为跟江户有关呢。屏风上还画着一棵大松树。另一侧画着竹子,所以这是日本古代的岁寒三友图。演员们都重重的用脚打着拍子。腰上悬着个小鼓。舞台下面藏有玄机,下面挖了很多大洞,像酒坛子一样,或者像新疆制造馕坑一样,因为产生的回声会被建筑物吸收,所以他们要想办法扩大回声制造音乐效果。

果然这是和能乐师的名字有关系,他们家叫观世流的第7代,大江又三郎先生说,先人们就反复钻研,在各处埋上了壶子,水壶的壶,借助一个个壶来增强回声。

4

每年7月的祗园祭开始了,这是日本京都人特别熟悉的庆典生活。大车叫南观音山。乐器有钲,笛和太鼓。晚上7:30证明在镇会所开始准备奏乐穿上了,传统服装有的是蓝色,有的是蓝白相间,有的是蓝黑相间,小朋友也参加,他们在打敲打乐器,大人主要是敲打太鼓。演奏大约40首曲子,小朋友也在被传承着。钲,就是拿在手上轻晃,能发出金属声的乐器,要花10年才能成为合格的人。建山鉾用麻绳灵活的绑紧不,使用一颗螺丝。花了两天时间,南观音山终于出现在市中心,7月16号是宵山,有32座山鉾,还有叫卖身,来一个辟邪的粽子,辟邪的蜡烛。买蜡烛的童谣。这种活动兴起于平安时代,为了祈求免除疫病,人们的祈愿持续了千年。 希望我能再看一遍。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