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欧美剧 《扪心问诊第二季》

扪心问诊第二季

类型:欧美剧美国2009

主演:加布里埃尔·伯恩,霍普·戴维斯,麦克·道尔,格林·特鲁曼,黛安·韦斯特,艾丽森..

导演:ParisBarclay

剧情介绍

第二季又开始了。我们了解到Paul和Kate离婚了,并且搬到了布鲁克林,重新开诊,并且还会在周末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们,并拜访自己的导师/好友/心理医生Gina。另外,上一季死去的Alex的父亲也找上了门,送上了诉讼文书,要告Paul执业失误导致了Alex的死。而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四个新的病人:Mia:Paul以前的病人、现在的代表律师;April:不愿为心理问题求助的建筑系女大学生;Olivier:婚姻不幸家庭的牺牲品;Walter:失眠的家族企业CEO。新的病人,新的故事,新的时间,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E17:april,在paul心中足以告慰alex。paul在alex即将突破的时候轻易让他走了,然后alex孤独地死去,这是第一季最大的遗憾;第二季里paul又一次在april即将突破的时候让她走了,几乎就要重蹈alex的覆辙,但幸好april一周后回来了,幸好这次paul不再害怕和逃避自己所受到的信任。为什么不能介入?为什么不能越界?优秀的来访者敢于信任一个每周只见一次面、数年后就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优秀的分析家也理应在这短短一段缘里坦然接受信任、作出行动。倾盖如故,然后相忘于江湖。
刷完全剧后更新:
Mia:自欺的典范。爸爸的过度保护、爸爸卖掉钢琴都戳中泪点。惊觉干了17年的事业竟是这么回事,更是泪里带了爆笑的黑色幽默了。为什么一个人竟要自欺?竟要把某个混蛋理想化?因为从来没有人给过她正常的爱,她没有任何感谢的能力,自然也就没有批评的能力——她没有客观评估的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或好或坏非此即彼。Mia对好和坏都没有真正的感受,她所掌握的只是“好”“坏”“爱”“恨”这几个词语而已,她也就只能在这几个词语中任意地挑选。于是她几乎是随机地,将爸爸的好理想化、将妈妈的坏妖魔化。这是心的贫乏。我想,她的病例如果继续下去,她又会将现在的想法颠倒,变成极度认同妈妈和极度憎恨爸爸。什么时候她才能秉持中道?很难也很慢。也许要直到她有更多真正的朋友和爱人、直到她死死抓住的“爱”与“恨”的空泛的概念有了真正的内容。但Mia应该好运,她是个让我心有戚戚焉的人——谁不是从肤浅的、偏激的、非此即彼的小孩,慢慢变成……不那么肤浅偏激和非此即彼?我觉得我自己也应该好运。
April:自救的典范。Paul为了她做了一件没有为Alex做的事情(我很惊讶,剧中没有触及这两个病例的比照),她也给了Paul最好的尊重和回报:你所降尊纡贵跨界给出的扶助,我笑纳了,我得到你的力量后,立刻承担起自己在“relationship”中所应担负的那一半——既然你已经为了救我而开始这段不该存在的relationship。于是她主动提出结束治疗。治疗关系已经在Paul的无私帮助中瓦解了,继续下去只会是羞辱一个因为高尚而自愿蒙羞的人。他们结束是最好的。April离开了Paul也会活下去,折磨了她那么久的过度坚强和勇敢并非一无是处:她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自救的本领。她会过得很好,这个心理阴暗态度消极的人,其实一直很积极。她会好起来、会和酱油男友结婚、有孩子、有事业、马上有一切——但一切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真的和第一集时大不一样:一开始她是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者,吐槽全世界顺便吐槽自己;结束时她变成了唐吉珂德,不知道事情会变好还是变坏,但她愿意像主角永远都是英雄那样大战风车。ps. 最后由她回顾上一季唯一成功的病例Sophie,真的很温馨呢,这两个女孩子当然没有什么相似的,但除了一点:都有勇敢的心。
Oliver:论直男是怎样变弯的。Paul给父母离异的小孩做三明治、让他进入自己的厨房,这真的不会掰弯小朋友么!!如兄如父的善意当然可以来自非亲非故的人,但只有爹疼娘爱的人才能辨别某种善意的类型吧??Oliver这样的孩子,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平和的爱,于是面对Paul的爱时,就不会知道,或者说不会承认,这只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怜,他必定会把它误认为……某种无法界定、无法理解、唯有被理想化和神秘化这一条出路的,“爱的理念”——就像Mia那样。当然他的年龄和经验会增长、他的父母作为父母的年龄和经验也会增长、Paul也会将自己的关爱持续下去而不让它中断,以防它无可挽回地彻底悬空和神秘化;但一切都需要时间和过程,Oliver太有可能,一度,或者终生都是同性恋。Paul给出了一个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份正常的爱——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正常的爱,而是,“第一份”不该来自父母以外的人——Paul这样做是不智的,其实他该对这孩子稍微坏一点。如果是Gina,一定会对他稍微坏一点的,为了对他更好。
oliver的父母,也很有戏,但我以为他们的塑造有点儿——太有戏了,因此只是教科书式的,经典、正确,但毫无“特殊性”。很偷懒的做法,但普遍性的东西还真就是有普遍性的,Luke的触动感人至深、Bess的从逃避到自立极其宽慰和鼓舞现代女性。他们最后回光返照的爱情也……不说也罢。
Walter:people dies. Walter看着很心酸:Paul的病人都比他年轻,而年轻总是意味着朝气、勇敢、可能性——他最成功的病例是两个少女。但Walter比他年纪大,大得太多。April得了癌症快死了,但她只是让人捉急抓狂;Walter却是毫不含糊的时不我待之感。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在老头儿式的固执上?他越是行将就木,他心中那个被抛弃、被压垮、同时也是他真正力量来源的小孩,就越嚣张,也越孱弱。一个畸形的、从未长大的老小孩;和一个虚胖的、从未积累过年幼的朝气的小老头,他们很快就要一起进坟墓。pathetic. 这时候分析他的问题、他的危机、他的偏执、他的遗憾、他的愧疚、他的希望、他的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他最大的问题只是他快要死了。有个老人跟我说过:你当然可以考虑一下,你也必须考虑一下,但你得快一点儿。我会等你,然后我就会死掉。Paul给他更密集的安排是对的,太对了。因为people dies。
Paul:刚好在中二时留了级。第二季的Paul比第一季成功得多、也优秀得多。也许只能归结为,他的父亲。“他就是能感觉到那是你,于是他才能放心地走。”“你跟他抱怨,也许是因为你心底里认为,他能给你一些建议、他能帮你?”Gina说的话通常都是正确的,正确的话通常都是结论(王老大,噗)。这两句话再正确没有了。每个病例都涉及一个爸爸,这回Paul有了一个好爸爸,也成了一个好儿子,我想这真的是happy ending率飙升的根本原因吧。爸爸给了建议、爸爸帮他、爸爸爱他。于是弥补了一切——这是不是男人经常不负责任的原因?因为孩子永远在尖叫着、渴望着父亲的承认、父亲的指引,渴望得那么强烈、对来自父亲的一句话甚至一块手表又那么珍视,以至于它出现得再晚都不晚?以至于它必须永远都不在,任何孩子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都必须不在,如此才能配得上它被赋予的太过分的意义?于是,每个孩子都怨恨但其实又都渴望,自己有个不负责任的老爸?——当然,偶尔老妈也会被摆上这样的位置。但其实究竟有几个老爸真是不负责任、像个盲人一样在家里转来转去而忽视妻儿?我看Paul对他的孩子好得很、Luke和Walter也是。只能说,中二小孩玻璃心,偏偏人生的中二期那么长那么长,长得我都看不到丝毫结束的迹象,真真害人害己。但幸好Paul最后不再中二了。
Gina:我最喜欢Gina了!我觉得自己像她,我更觉得自己向往她。她那么有爱,她那么专业,而这两者互为因果。界限在哪里?爱和滥用之间隔了一条界限,这条界线就是,心里是否常存一条界限。不过……Gina心里一定有一个肮脏的小秘密,一定,也许不止一个,而是一堆。ps. Gina觉得Paul适合做督导,仔细想想还真是说得没错呢~~

猜你喜欢

  • 更新至8集

    多姆Dom

  • 已完结 共22集

    芝加哥警署第六..

  • 已完结

    绯闻女孩第四季

  • 全6集

    天选之子

  • 18集全

    蓝色月光第二季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