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剧情片 《温柔女子》

温柔女子

类型:剧情片法国2017

主演:瓦列留·安德留察,利亚·阿赫贾科娃,瓦西利娜·马科夫采娃,鲍里斯·卡莫尔津,谢..

导演:谢尔盖·洛兹尼察

安琪云1

剧情介绍

寄给狱中丈夫的包裹突然打回头,妻子别无选择只得远赴西伯利亚寻找答案。列宁巨像矗立,铁幕阴影无处不在,人人落魄失魂自我麻醉,对一切视若无睹。的士司机说「监狱助人生存」,妻子面对高墙却处处受尽屈辱,丈夫依然下落不明,欲知真相代价沉重。启发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温柔女子》,撕破温柔尽现残酷,暴露极权压迫至今仍阴魂不散。洛兹尼萨以纯酿伏特加,为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干杯,留在喉头的,是烧心灼热与苦涩回味。

布列松首部彩色片《温柔女子》,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76年所著短篇小说《温顺的女性》。布列松独特的极简主义电影风格着实令人着迷,冷峻的处理方法好像更能唤起观众理性思考的神经。在拜读过原著小说后,我斗胆在这位伟大导演的作品词条下面发表一些自己的理解,不吐不快。

夫妻二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即丈夫掌控欲的不断树立与被打破的拉锯战)贯穿了整部电影,同时影片延续小说的以男子回溯自白的方式进行。其中讲述的故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前期发展(第25分钟之前) 包括相识、求婚与婚后甜蜜生活的过程。虽说这部分是整部电影矛盾点最少的,但我们似乎感受不到任何欢乐甜蜜的气氛。除了布列松个人冷酷的处理外,也有剧本本身的原因:男子作为典当铺老板与女子初识,但在两者关系中总是处于绝对强势的一方,从破例接受她不值钱的典当品、提供招聘信息上的帮助、在女孩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学、死缠烂打的求婚到电影院里主动与妻子换位置免受偷腥者干扰都可以看出来。而男子的这种掌控欲、占有欲正是后续发展直到主题升华的铺垫、矛盾之源。这种关系上的不平等无法给观众带来普通言情片的观影体验。

2.温柔女子的反叛(第25分钟至第60分钟) 从女子为可怜的老太太慷慨典当开始,夫妻二人的关系就有了无法愈合、愈演愈烈的伤口。电影台词也很好地解释了他们的矛盾:男子“精打细算”的性格利用金钱控制女子的行为,这就是前期发展中体现出掌控、占有欲的衍生。 当然,这里要说一下女孩被塑造成的形象一直是一位贫穷却不注重金钱,喜欢精神上层面上的快乐的美人。她当然受不了男子对自己如此束缚,便开始与其他人(对于男子来说那人是第三者,也是一个知道自己底细的人)在一起聊天攀谈,揭露丈夫不堪回首的往事,他的“权威”似乎已不起作用,直接导致丈夫内心中歇斯底里的愤怒。于是,手枪作为矛盾顶点的意象出现了。男子在“偷腥现场”抓住妻子之后,手枪就公然放在茶几上。 电影中最精彩、戏剧性的一幕随即而来。女子趁丈夫闭着眼睛躺在床上时拿起手枪,解开保险,对准了他的脸,最终却没有开枪。此时,女子的反叛到达顶峰。有趣的是,女子不知丈夫在装睡,而男子却知道温柔的妻子可能要杀了他!这巧妙的情节直接将二人的状态完全颠倒。当他为她单独设置床铺,一切真相都在无言表演中水落石出,女子反叛的壁垒,连同着她的自尊心一下被摧毁得荡然无存,而男子从“疑似被绿”的被动状态一下变成让妻子极其有愧于自己的状态。这种在关系中夺回主动权的状态正是他想要的,正如他接过咖啡时那微微上扬的嘴角。

3.通往自杀之路(第60分钟至结束) 女孩大病一场,她的身体与内心都变得虚弱无力。而丈夫在此时却不注重在妻子身上花更多的钱,因为他的这种病态掌控欲在此时已经达到了顶峰,她已无法再反抗他,无法再做一些他观察不到的事情了。此时也已是冬天,是丈夫最快乐的一段时间。 但是打破他掌控欲的第二根稻草便是女孩的沉默与哼唱。沉默,是对丈夫的态度,而哼唱,是唱给自己听。纵使身在家中,内心却早已飞离了他。敏感的丈夫当然察觉到了这点,哼唱使他病态的心愤怒,但这次他遏制住了自己的愤怒,加上之前对妻子的错怪与医生的嘱托,转换成了另外一种歇斯底里的方式:疯狂的恳求、示爱、描绘愿景,甚至是抛弃尊严的跪舔。这也是他在这段关系中走投无路的最后方法,为的也是能让她像以前那样对自己有敬仰之情。她被丈夫的欲望吓哭了,此后面也无表情地顺从了丈夫,“我会做一位好妻子”不是甜蜜的承诺,而是一颗已死的心。他没有看出来,他又因为重新“掌握”主动而感到快乐。二人的感情已烂至骨髓。 悲剧一触即发,白色丝巾在空中飘落,她自杀了,永远的打破了丈夫的掌控欲,而他也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与愧疚之中。物质上离了丈夫寸步难行,而精神上却又受着他的暴力,死亡是最好的解脱。自杀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情节,它是精神世界中矛盾的集中体现,是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也因其骇人而倍感有力。

所以故事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故事,压抑,有力,短小精悍。在读过原著后,我对电影的理解更多了一些。为什么我认为布列松很适合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部作品?因为原著小说的视角正是以男子反思与回忆的独白形式完成的,故事的因果、过程,自己与妻子的形象,都是通过他疯癫的话语回溯出来的。陀氏并没有直接对事情经过进行客观描写,有的部分反而因为以男子的口吻叙事而着重强调或是省略掉了,这需要通过对文本或镜头的解读而得,所以这种去表演化的表演也正好只是还原了事情发生的过程,转而用旁白与镜头语言尽可能还原、暗示男子的内心想法。

布列松对原著的一个大改动就是将二人看的戏剧变为《哈姆雷特》,发生在第一次吵架之后,而且《哈姆雷特》的戏剧情节占了足足有5分钟的篇幅,必定有着情节方面的推动作用。但我又没看过《哈姆雷特》,只好对这种处理进行猜测。我感觉插入这段戏剧的尾声是为了暗示女孩即将到来的反抗与斗争,这与《哈姆雷特》的主题似乎能靠上一点边(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 )。目前还没有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虽然我给这部电影打了5星(感觉电影还蛮好看的),但我认为布列松对原著的改编并不是特别成功,原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很生动,细节很多。就像短评说的那样布列松“只是工匠式呈现了故事里每个人行为”,电影可以更长,情节更多更生动一点。还有我并不同意《温柔女子》是在讨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而是关于男女情感上掌控与被掌控的关系,这样得出的悲剧才更有力。相比较之下,原著标题的翻译《温顺的女性》(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比《温柔女子》要好。温顺表征地位,女性表征群体类型,与男性相对。

猜你喜欢

  • 超清

    义胆残情

  • HD中字

    负担

  • 超清

    死神有约:死后..

  • HD

    惊爆核子心

  • 超清

    终结暴力

  • 正片

    弦动我心

  • HD

    绝种铁金刚粤语

  • 超清

    革命万岁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