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海上火焰》

海上火焰

类型:纪录片意大利2016

主演:吉安弗兰科·罗西

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

安琪云2

安琪云1

剧情介绍

Samuele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居住在地中海的一个小岛上。和许多同龄男孩一样,他并不是很喜欢去学校,而是更愿意去攀爬海边那些岩石、玩他的弹弓、在海港转悠。但他的家乡并不是个平常的小岛而已。学习社会政治出身的意大利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在摘得金狮后依然固执地将镜头对准这个社会,只不过这次不是他所熟悉的意大利,而是西西里海湾的小岛——兰佩杜萨岛。也因为在难民问题尤为严重的今天,这个小岛另一个特殊的身份让它成为了大家的焦点——难民偷渡的前哨站。而电影《海上火焰》就发生在这里开始。
 影片的开头对准了一个小男孩,他在野外玩耍,砍下树枝制作弹弓。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我们了解到他具有很多孩子共有的天性,调皮,贪玩,不喜学习,但他却是这个岛上居民一个很典型的代表,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一条主线的核心。紧接着的第二个场景夜晚旋转着的雷达,一个通信交流的指代,我们听见了难民和救生人员的对话,嘈杂的对话戛然而止,难民们的命运未卜。可以想象出这其实正是大多数偷渡难民最真实的命运写照,不计其数的难民潮中能存活的毕竟是少数,葬身大海或许是常态。而这次对话也拉出了这个故事的另一条线索:难民问题。由此开始双线叙事构建了起来。
 编号41
海上的坐立难安
这只眼很懒,不干活
影片中13分钟左右第二次的难民营救整个过程的全记录让我们第一次直面了难民的样子,瘦弱,疲惫,疾病缠身。摄影师很巧妙的将镜头透过呼吸面罩来审视着眼前的一切,在开往小岛的救生艇上的接连的几个面部的大特写让人触目惊心,呆滞的脸和死者无异。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背井离乡?乘坐着拥挤的小船飘向不确定的未来,即使明知死亡是最可能的方向。当快到达陆地时他们脸上的喜悦或许可以让我们被疑问缠绕时有些许的宽慰。裹着金色的锡箔纸,难民们一个个接受着工作人员的验身,仿佛一件件“商品”而这些“商品”还要不时地被嫌弃身上的味道。影片的中段一段黑人的说唱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之一。“我们无法待在尼日利亚,那里炮火纷飞。我们逃向撒哈拉,可是那里也是奸淫烧杀。我们逃向利比亚,可那里却被ISIS占领。我们跪地痛哭,山上不能呆,城市不能呆,我们逃向了大海,大海凶险,很多人没有熬过。但我们熬过来了,大海不是坦途,但该冒险时就该冒险,人生就是一场赌博。”这个被他冠以“testimony”的说唱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历险轨迹,也解开了我们之前的疑问。在难民区一场踢球的场景别有趣味,难民们在一起细数着给非洲大陆带来战火的国家,并将那些国家的难民们驱逐出比赛,难民们无意识中形成的共识正是对战争的控诉的最好体现。
 回到另一条线索,小男孩在整个片子中潜移默化的成长在我看来正是对整个难民问题的反映或者更进一步说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问题的反思。这条线索寄予着导演更深层次的思考。小男孩生活在一个以打渔为业的家庭中,影片中那场他和父亲出海的场景也让我影响深刻,小男孩蜷缩在船上,随着船身的晃动,逐渐开始吃不消了,脸色越来越苍白,最后还是忍不住呕吐。单独看这场戏可能并没什么,但是导演借助蒙太奇神奇的魔力,将这幅画面接在了难民登陆之后就让人饶有琢磨的意味。在影片中发生在小男孩身上另一个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左眼的弱视,医生对他说,你习惯了用右眼去看事物,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你左眼的懒惰,所以要用眼罩来矫正视力。于是小男孩开始了用左眼的生活,一切都变得不方便,就连自己最钟爱的弹弓都用不好了。可是随着小男孩逐渐逐渐开始习惯,左眼的视力也从10变到50,而伴随着着他的也是无形中的变化。最为明显的一处就是他前后两场去鸟场的场景,前一次他和朋友想方设法用新制的弹弓去攻击,而第二次他却尝试和鸟儿去“对话”,前后的变化给了观众一个很明显的一个思维的导向。当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其实大多数的人类也不正是如此吗,习惯了用一以贯之的眼光去看事物,用一尘不变的价值判断去思考。可是逆向的改变之后,就会发现事物会多出新的可能,对事情的态度也会随之而改变。在对待难民问题上各国的态度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现实演绎。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会牵扯上太多其他的因素,不是简单的正反对立就可以说的清楚,但这部片子给了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却也是最基本的思考的逻辑起点。
 影片中最为核心的也是我最喜爱的一个意象就是那片无垠的大海。它是难民们漂流命运的主宰者,也是岛上渔民基本生活的保障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在和大海对抗,也同时在大海中获得生命延续的可能。影片中有一次很明显的点题,就是祖母和小男孩谈起他爷爷的故事。我们知晓原来因为军舰在夜晚的开炮,夜色中才呈现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奇观。而在之后祖母就向电台点了名为《Fire on the sea》的歌曲,祈祷大海可以平息,让他的儿子可以出海捕鱼。歌唱着海上的火焰来祈祷大海的宽恕,真是莫名的讽刺。毕竟这片海域从不安定。
 最后说说这部影片的不足。一些隐喻明显的用力过猛,拿最为突出的一处来说,就是开场不久的一场毁坏仙人掌的戏,刻意的人形,故意的胶带修复,虽然让表意更为明显也把隐喻用到了令人恶心的地步。同时也引出了另一个影片的问题:摆拍严重。或者换个更好听的名字“配合”,一种被记录者与记录者暴露无遗的配和。这样的显露在影片中不在少数,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这篇文字的开头把这部片子称为电影,而不是那个官方的所谓的更为严格的指代。对这部片子另一个甚嚣尘上的批评就集中在它的“政治正确”上,无论是那场医生面对着电脑中的照片受访的戏,还是影片末尾那场调度精彩的救援戏,影片无一不在宣扬着主流的和平人道的话语,可是却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出路,一个解决的方法,所以影片被太多人扣上了“宣教”的帽子。在这一点上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文艺作品都不是天然的应该成为政治问题解决的依据。而在导演思想传达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主题价值观的表达也是几乎每部作品都绕不开的一点,更何况《海上火焰》已经做的很克制了。影片末尾,祖母一如往常的铺整床铺,播音员还是照常在播音台上工作,小男孩在码头挥懈着自己无聊的时光,而那片海洋也一如往常,火焰从未熄灭。它还会燃烧到何时?又有谁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