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国家地理:解密紫禁城》

国家地理:解密紫禁城

类型:纪录片中国大陆2007

主演:安东尼·布兰登·黄,TonyQuek,KeeThaunChye

导演:MareLewis

剧情介绍

       中文字幕有点对不上,将近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差不多是没看字幕一口气听完的,竟然也差不多听懂了。如其他短评所说,很多内容都关于溥仪。刚好之前看过《末代皇帝》,对溥仪有过一定的了解,最经典的无非是那句:40年后溥仪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却是买了门票才能进去。这事儿对于溥仪自身来讲,自然是感慨又凄凉。    自打成吉思汗建立元大都,以及后来朱棣貌似是1407拆了旧宫建新宫,故宫已经存在了六百多年。在南京的朱棣感到不安全,刺杀啊,偷袭啊,未完结的战事,还有从北部入侵的蒙古族,最后他做了个重大的决定,从此有了中华瑰宝——故宫。成吉思汗的旧宫在朱棣的命令下完全拆除,碎石堆成了一座小山可以俯视整个新城,据了解应该是万寿山,现在的万寿山门票很便宜,学生证一块钱。没有别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而已。    这个纪录片比较适合扫盲,浅浅的说了一层,从很远的历史到近代史。我想其中中国人看了一点都不反感的成分,就是修建故宫确实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脑力。曾经只有皇帝乘冕走过的那条九龙嬉戏道,居然是一整块的石头。当时的运输设备很不发达,工匠们在冬天动用大量人力的前提下,每隔一定距离开凿一口井,然后取水洒在路上,铺设出了一条“冰路”,历经14天才运到故宫,至于后面雕刻的精心就不用说。    在我看来,故宫建筑的一大传奇就是太和殿,太和殿作为故宫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刚建成140天就遭到了雷击。大火一夜之间将其夷为平地,之后就那么荒废了18年。因为建造太和殿的楠木需要时间生长起来。楠木是在四川的深山里生长着,开采条件也很恶劣,民间说:进山1000人,出山500人。没办法,谁让皇帝在那儿压着呢,冒着生命危险也得开采。大型楠木的搬运也体现了古代智慧,当时的工匠是借助季节性雨水之后的山洪将楠木冲到山下的。重修太和殿需要50万根巨型楠木,这样的采伐和运输工作量可想而知。但当时的中国是大国,这样的劳民伤财因为故宫存在带来的艺术价值,也就没有太多非议,只带来惊叹。    太和殿的这个不良开端在之后的六百年更是得到了传承,第二次雷击修复之后又过了80年,太和殿在御膳房六名太监照顾不善的情况下,第一次人为失火。太监们被斩首的事实无法改变太和殿化为灰烬的命运。这次的修复更加困难了,不在原料,而在工艺。80年前的工匠们早已入土,工艺失传,没有人知道怎么在不用钉子的前提下把那么多木头严丝合缝地组合成一座宏伟宫殿。我猜当时一定出现了一股研究热潮,大小官员翻阅图书资料企图找到过往修建的轨迹。后来是一位在工部供职40年的官员根据史料建成了一个等比例缩小的太和殿模型,吼吼,这里我们的太和殿再一次耸立起来~~       故宫的宝物曾辗转迁徙到四川的深山,这一次的长途运输居然没有一件物品损坏或者遗失,再次佩服!可知日本建立伪满洲国,逼近北京时,宝物仓促到出宫时并不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此举戏称为“抬着棺材找坟地”。建国后宝物3/4回归,1/4被国民党带到了台湾故宫博物馆。    近年来的拍卖热不断爆出中国华侨高价购买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而后献给故宫博物馆的新闻。如果宝物在海外能够得到妥善保管,传承古代文明,我觉得也是无伤大雅的,毕竟这个世界越来越一体化。我这儿有你的,你那儿自然也可以保存我的,没啥不妥。    去年秋天去过一次故宫,那个凄凉劲儿,阴森劲儿。此外光线很暗,完全没有纪录片拍摄下的光泽,这个角度讲,我们要感谢纪录片,毕竟提供了更好的光线和视角,作为个人,你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坐着直升飞机近距离俯视故宫建筑群的。    完结。谢。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