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纪录片 《嘎嘎先生》

嘎嘎先生

类型:纪录片瑞典2015

主演:Ohad.Naharin

导演:托默·贺曼

剧情介绍

以色列编舞家欧根·纳哈林,巴什瓦舞团艺术总监,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编舞家之一”。这部电影花了八年时间制作并记录了以色列集体社区中的纳哈林童年和青年,军团中的滑稽表演,纽约默默无闻的职业,以及同时感人的婚姻,以及身体上的障碍和以色列的政治动荡。基于亲密的排练镜头和大量未曝光的档案和令人惊叹的表演片段,“庸医”语言的发明者的多方面生活专注于舞者的想象力,而不是表演本身。
 
 
 
影片《嘎嘎先生》讲述的是以色列杰出现代舞大师欧根•纳哈林先生的传奇人生。欧根•纳哈林曾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全球最重要的舞蹈编导之一”,他不仅带领以色列巴切瓦舞蹈团开启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而且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舞蹈哲学与身体语汇体系。影片以纳哈林先生和巴切瓦舞蹈团历年来的舞台演出和幕后排练片段为素材,再现了纳哈林先生从早年服役于部队文工团经受战火洗礼,到以22岁“高龄”在纽约接受专业训练,受到现代舞创始人玛莎·葛兰姆的赏识,最后返回以色列领导巴切瓦舞蹈团跻身世界顶尖舞团的经历。
 
 
 
 
欧根•纳哈林之所以被称作“嘎嘎先生”,缘于其自创的一套旨在启动身体本能运动的肢体语言“嘎嘎”。纳哈林始终秉承对于现代舞艺术的自由、开放、本真与纯粹的理念,试图最大限度地打破年龄、性别等诸种因素对于舞者的束缚。在影片中,纳哈林旗帜鲜明地提出:“舞蹈就其本源而言,是超越性别的。”在巴切瓦舞蹈团的排练厅中没有镜子,纳哈林也很少直接去指导和纠正舞者的手臂位置和动作规范等,而是更多的以内在的生动的理念引导去代替外在的刻板的形体要求,他试图以一种启迪者的姿态,将灵感传递给舞者,使之内化于心,再由舞者基于自身的理解外化于形,展现为舞蹈动作与形态。舞者在排练中得以更多的沉浸于自身的感官世界,从而最大限度的在舞蹈中体验愉悦(pleasure)。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令我非常印象深刻。有一年以色列政府计划在一个高规格涉外庆典活动中邀请巴切瓦舞蹈团演出现代舞作品,其中的一段椅子舞要求要求演员身着无袖T恤和短裤表演。这引起了宗教保守势力的不满,他们施加强大压力,要求舞者改穿长袖T恤和长裤。舞团如果向宗教势力妥协,则无疑会削弱演出的艺术效果。经过艰难抉择,纳哈林最终在开演前1小时做出决定:放弃演出。结果是,巴切瓦舞蹈团的行动获得了来自以色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媒体和民众在获知真相后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最终迫使保守势力作出妥协。这个事例既体现出纳哈林及其团队对于艺术“初心”的毫不妥协的坚守,也反映出整个以色列社会对于艺术和艺术家的爱护。
 
 
 
 
正如巴切瓦舞蹈团的现代舞作品尝试带给舞者与观众一种超越传统与常规的生命本真体验,纪录影片《嘎嘎先生》也并没有像传统纪录片那样基于时间线索或事件的发展线索来推进,而像是基于一条情感和心理的线索去展开叙事,片中出现大量的穿插与闪回,有时不免令人眩晕。此外,因为很多历史镜头的拍摄年代较早,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与拍摄条件,影片中一部分画面的分辨率与美感不甚尽如人意。但沉浸于其中,依然能使人感受到足够的震撼。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感受的影片,而不是大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一直把电影院理解为一种泛社交场所,觉得在人们已经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电视或者电脑去观赏影片的时代,似乎不会再有人单纯为了观赏一部影片而付费走进电影院。直到最近两年,我才逐渐意识到这种观点的片面性。事实上,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快节奏时代,影院的最大作用恐怕是充当某种“专注力培养皿”,通过营造一种典型环境而使观众能够在某一段时间里慢下来、静下来、专注起来、思考起来,以一种最佳状态去完成对一部作品的欣赏。实事求是地说,像《嘎嘎先生》这样的结构与叙事较为松散的影片,如果不是在影院,我恐怕不会有耐心去看完。而唯有在影院的放映厅中,在大银幕下,我才真正有可能心无旁骛地去感受那一段纯粹。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7号-18号,欧根·纳哈林先生将率领以色列巴切瓦舞蹈团来华参演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为中国观众献上该团保留剧目现代舞作品集《十舞》。届时,上海的舞蹈爱好者将能够在新落成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近距离欣赏这一世界级舞蹈团队带来的精彩演绎。

Copyright © 2024-2025 安琪影院 www.539m.com